新闻动态
中国白酒界的“无冕”院士 赖高淮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304天前 | 207 次浏览 | 分享到:

 1961,他挽救了国宝窖池群。 他编纂的《泸州老窖大曲酒》,至今仍是中国白酒行业酿造工艺操作典范。 他开朗、乐观,他正直、向上; 他思维敏捷,乐于奉献; 他弟子八千,学生无数,桃李天下,堪称“酒界孔孟”,“无冕”院士。

    在1987年巴蜀书社出版的《泸州老窖史话》中有这样一段话进行了评价:“近十年来,他把自己从事酿酒生产积累起来的经验加以认真总结,编写出《四川名优曲酒勾兑技术》、《浓香型白酒工艺技术研究》、《浓香型白酒化验方法》、《酿酒微生物的培育与利用》等120万字的书稿与讲义,其中50万字已由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还仅仅是时隔30多年前的冰山一角的成绩。时年88岁高龄的赖老,依然笔耕不辍,著书立学,把一生实践和经验形成500多万有价值的文字资料,其中200多万字正式出版,且很多经典学术著作是一版再版,这位从实践中走出来的老人,对生产的指导和行业的贡献,早已超越了学界“教授”、“院士”的称谓。人们送给他一个更亲切的称呼“中国窖父”。

赖高淮学术成就及部分作品:

《白酒品酒师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4版

《新型白酒勾调技术与生产工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4版

《四川名优曲酒勾兑技术》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1版

《白酒理化分析检测》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1版


小资料:   中国窖父赖高淮

  1934年,赖高淮出生于四川泸州一个的酿酒世家,他的父亲开办的酿酒作坊,是民国后期泸州的36大酒坊之一,与我们上期节目讲到的温氏酒坊一起,撑起了当年泸州白酒酿造业的旗帜。

      赖高淮的父亲毕生致力于实业救国,依靠酿酒打下的基础,先后创建了榨油厂、纺织厂、盐号等家族产业,在泸州富甲一方,号称“赖半天”。 自家经营的酿酒作坊是赖高淮童年最感兴趣的乐园,他从小就喜欢酒味儿,又因为在家排行老九,与“酒”谐音,所以酿酒师傅们都称他为“酒少爷”,白酒的酒。也许就是这个不经意间的称呼,让赖高淮跟酒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1950年,16岁的赖高淮从泸州农业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了泸州农科所。

      1955年,赖高淮从部队转业,回到了泸州老窖酒坊。

      1961年,一个改变赖高淮人生命运的机会来了,泸州老窖酒厂遇到了一个天大的难题,从1573年开始,已经连续产酒400多年的百年古窖池突然滴酒不出!年仅27岁的赖高淮就这样凭借自身能力,力挽狂澜,让专家学者彻底信服,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专家听到这个消息后深感震惊,尊称赖高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白酒窖父”!这个窖,可不是教育的教,而是酒窖的窖,泸州老窖的窖。

      1962年开始,为破解“国窖”之谜,赖高淮将泸州老窖1万口百年老窖池、36座百年老作坊的酿酒技术、技艺一一记录考证,总结和开发出了“无色透明、窖香优雅、柔和协调、尾净香长、风格典型”的浓香型白酒经典酿造方法。

      1966年,赖高淮又将多年来总结的酿酒笔记整理成册,编撰成了中国三千年酿酒史上的首部专著《泸州老窖大曲酒工艺技术研究》,后来他还陆续写出了《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白酒勾兑调味技术》等技术著作,中国白酒的酿造之谜由此揭开。迄今为止,他所撰写的这些材料,依旧被白酒业奉为经典。

       自古以来,酿酒技艺都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酿酒匠人们为了能够养家糊口,避免竞争,一般都是“传男不传女、传子不传媳”。但赖高淮却不这么认为,他想要凭借一己之力,让中国浓香型白酒发扬光大,培养更多的接班人,让更多人见识到中国白酒的魅力。

       于是从1966年开始,赖高淮分别在泸州、成都以及全国各地开办了酿酒科学技术培训班,先后为白酒行业培养了8000多名科技人才,其中,直接师承于他的酿酒工程师就超过了6000人。在此后长达60年的岁月里,赖高淮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精湛的技术,培养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形成了如今“浓香天下”的局面,这一切,也为赖高淮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

       1992年,他被世界权威酒业董事会授予了“国际酿酒大师”称号和证书,成为了中国唯一位国际酿酒大师;2007年,他被国务院评为中国白酒酿制技艺首位传承人,一代酿酒大师的地位就此奠定。

       从出生于酿酒世家的富二代,到如今誉满酒业的“中国白酒窖父”,赖高淮的命运可以说和酒难舍难分。

 他的一生,不仅展现了中国酒业从民国到新中国再到现如今的发展历程,也开创了以著书授课的方式传承酿酒技艺的先河。

        正是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像赖高淮这样的酿酒匠人对于技术的完美追求,才推动了中国白酒的发展与进步,成就了中国酒业今天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