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光荣同发生 家国一窖续传奇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305天前 | 194 次浏览 | 分享到:

新  生

1949年12月3日,酒城解放。

当时在百业萧条的国民经济面前,群龙无首的泸州36家酿酒作坊,曾一时不知道自己的出路何在。

同发生旧址:泸州小市街子十五号  登记人赖均怀(赖高淮二叔)、


“组织起来”!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发出庄严的号召,给泸州人民指出了新的发展道路,泸州酿酒业也看到了自己的光明前途。

1950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困境中的泸州酿酒实业家赖光耀先生,以“同发生”为首,组织起“义中土酒联营社”,迈出了恢复和发展泸酒生产的第一步。

至1952年,“定记”、“温永盛”“曲联”等三家私 营酒社相继出现,加上“义中”,共恢复生产窖池82个。


同年以“金川酒精厂”为主,吸收了17家曲酒作坊的“四川省专卖公司国营第一曲酒厂”正式成立。在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泸州酿酒业走在了全川的前列。同发生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

国营第一曲酒厂与民族工商业者的私营酿酒联营社并肩前进,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开拓消费市场的问题上加强合作,一批批优质曲酒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

1955年,泸州酿酒业全都纳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正式成立公私合营酒厂和地方国营酒厂。1960年两厂合并,成为现在的四川省泸州曲酒厂(泸州老窖前身)。

当时,泸州曲酒厂只有四个车间:

一车间一一云沟头。这里有温永盛“三百年老窖”几十个窖池;

二车间一一小市。以同发生窖池为主。

三车间一一罗汉场。

花酒车间一一大叶坝。专业生产名优花酒。

如今,解放初期36家酒坊旧式建筑很多已不复存在。国营泸州曲酒厂(泸州老窖)的面貌早已焕然一新。光荣的同发生融入国家血脉后,家国一体, 续写新的百年传奇。

回  顾

光绪五年(1879年),同发生老东家,赖族十四代传人赖光耀出生在泸州长

江边赖氏酿酒世家。这一年,据泸州可考的酒窖,年产量在10吨左右。

到辛亥革命前夕,1909年赖光耀组建同发生糟坊时,泸州城里已遍布酒窖,曲酒酿造作坊可考的就有温永盛、天成生、协泰祥、春和荣、永兴城、鸿兴和、义泰和、爱人堂、大兴和等数十家,年产曲酒240吨以上。

民国改元后,随着生产力和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大发展,泸州老窖大曲遍销省内外。广州、南洋等地中外客商,也来采购。当时泸州城里的曲酒作坊和酒窖的数量,便年年递增。抗战前夕,曲酒年产量曾经达到过800吨,作坊主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一个个在制作工艺和质量上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曲酒的品质。同发生在重庆设立行庄,委托代理商,销售自己产品远达上海、南洋各地。


抗战时期,四川人口大量增加,泸州曲酒也发展特别快,出现了同发生、温永盛、天成生、协泰祥、春和荣等36家逐鹿争雄的壮观局面,最高年产量达1800吨,冠甲全国全川,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中国酒城。同发生的大曲酒在重庆陪都更是风靡一时,口碑极佳。国共合作时期官方接待用酒,其地位不亚于今天X台。

传奇

1955年,赖家九少爷赖高淮以工人身份回到自家酒厂上班,开启了一代大师的传奇人生。这一年泸州酿酒业全都纳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正式成立公私合营酒厂和地方国营酒厂。1960年两厂合并,成为现在的四川省泸州曲酒厂。1961年国窖产不出一滴酒,赖高淮运用家族酿酒经验和现代技术挽救了国宝窖池。

当地史志这样记录:工程师、副厂长赖高淮同志编写了《四川名优曲酒勾兑技术》、《浓香型白酒工艺技术研究》、《浓香型白酒化验分析法》、《酿酒微生物的培育与利用》等近120万字的书籍和讲义。酒厂科技人员先后在成都、泸州等地举办了二十七期酿酒工艺和成品酒的勾兑训练班,为河南、河北、辽宁、吉林、湖北、贵州、江苏、上海等二十多个省市培养了千多名勾兑人员。

这一历史功绩奠定了赖高淮窖父和中国白酒勾调理论奠基人的地位。从而续写了同发生家国一窖的传奇。